时间:2025-01-12 17:11:20 出处:休闲阅读(143)
技术走基层,农业农业雨城区农业局技术人员指导果农授粉
草坝青衣江流域早茶区
作为一个农业大市,实力雅安有着丰富的不断AG超玩会入口农业资源。
灾后恢复重建,提升如何把优势农业资源转化成产业发展动力,现代实现农业转型升级,持续促进农业增效、发力农民增收、农业农业农村发展?实力
立足优势,雨城区农业局把农业灾后恢复重建与农业生产能力建设、不断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、提升新农村建设相结合,现代促进城乡共融发展,持续努力在重建中提升灾区农业和农村发展水平,发力推动农业发展上台阶,农业农业带动全区农业的转型升级,促进现代农业发展。
一年来,雨城区24个农业恢复重建总规项目全面开工。至2014年底,AG超玩会入口已完工10个项目。
在上里镇庙圷村水景家园新村聚居点外,新村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园绿意满满,茶桂相融;在观化乡观化村一组,重建的吊桥安全稳固,方便往来村民;在北郊镇蒙泉村,依托“百里茶文化走廊”建设,新栽起的株株茶苗正茁壮生长……
农业恢复重建效益初显。
灾后重建 整体提升农业实力
1月29日,雨城寒风瑟瑟,气温骤降。在中里镇龙泉村水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现场,上百名工人不畏寒冬,依旧忙碌在建设一线。
搭架、运料、砌砖……基地里,观光生态玻璃温室逐步成形。现在,站在基地外老远就能瞧见这排“白房子”。与生产温室热火朝天建设场面相对应,已经建设完成的基地业务用房矗立在一旁,白灰相间的欧式小别墅造型别致,吸引眼球。
“整个基地占地50亩,除建设观光生态玻璃温室、薄膜连栋智能生产温室、基地业务用房外,还将配套建设生态餐厅、停车场、星级厕所等基础设施。”雨城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建成后的水果良种繁育基地将依托中里镇龙泉东风新村和旅游复线,凭借蓝莓和迷你猕猴桃等高端水果,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,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,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增收。
这样将旅游、农业融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在雨城区农业灾后重建项目中并非仅有。在南郊乡柳阳村,占地30亩的蔬菜良种繁育基地重建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;在上里镇庙圷村,占地50亩的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重建项目建设同样接近尾声。
三个良种繁育基地,只是雨城区农业重建的一个缩影。一年来,雨城区灾后重建节水灌溉设施、农业生产大棚、生产温室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24个项目陆续实施,该区农业基础条件愈加完善,整体农业产业实力大为提升。
“以前的龙泉村,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庄;现在的龙泉村,有产业基地,有漂亮新村,可谓焕然一新。”龙泉村村民周照明感慨,重建让村庄变得更漂亮,也让村民生活更好了。
农旅结合 现代农业发展有力
雅安生态资源禀赋,而农业与生态关系最为密切。如何将生态与农业有机结合,促进农业转型升级,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?雨城区农业局进行了探索。
茶叶、猕猴桃、食用菌、生猪产业,是雨城区灾后重建着力发展的四大产业。
以上里镇为重点,辐射中里、碧峰峡和多营等镇,集中打造5万亩现代农业茶叶产业生态示范园区;以中里镇为重点,辐射上里、碧峰峡和多营等镇,集中打造万亩现代农业猕猴桃产业生态示范园区;以碧峰峡镇为重点,辐射中里和上里等镇,依托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,集中连片打造有机食用菌标准化产业示范园区;以孔坪乡和观化乡为重点,通过整合畜牧业重建项目,集中打造二个万头现代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,配套污水和粪便等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,建成年出栏3万头的优质肉猪生产基地。
一条清晰的产业发展脉络逐步成型。按照上述思路,我们可以在上里镇共和村 “茶苑新居”聚居点看到,原本围绕在新村周边的块块茶田,铺上了步游道,建起了休闲凉亭;穿过片片娇翠欲滴的茶园,中里镇一排排猕猴桃树映入眼帘,依托万亩现代农业猕猴桃产业生态示范园区打造,去年经产业规模调整后,该镇猕猴桃种植规模已达到12000余亩;看过了茶园、果园,走进碧峰峡镇七老村依溪小区新村聚居点前的“菜园”——食用菌基地,眼下,各种菌类正在孕育生长……
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,雨城区农业局充分利用灾后恢复重建机遇,围绕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先行区、百里茶叶走廊、猕猴桃产业园等建设,沿雅上线复线和陇蒙路沿线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公园,加快推进产村共融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,促进现代农业发展。
整改帮扶 打通农业“最后一公里”
自去年3月7日,雨城区农业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,该局上下迅速行动,营造起浓厚的活动氛围。
在教育实践活动中,该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,注重开门开放,与“走基层”活动相结合,采取“开门评风”、“百姓听音”、“基层问症”、“主动纳谏”等多种方式,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、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、设置“电子意见箱”、个别谈话等形式,广泛征求乡镇(街道)、部门、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、建议,找准、找实、找全班子和领导干部在“四风”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。
通过活动开展,共收集各类意见、建议共121条,涉及到“四风”方面的15条,涉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的问题4条。对照问题,该局认真制定了具体措施,切实整改,边学边查边改,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结合“新生活进万家”和“走基层”等帮扶活动,该局结对帮扶上里镇、中里镇困难户、灾后重建户,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,发展致富;选派区、乡农技人员130人,深入农村、农业产业基地、经营主体开展“技术走基层·党员做先锋”活动;安排全局职能科站61名人员实行灾后重建项目责任包干制,确保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实现有序推进。
在“走基层”活动中,该局工作人员累计走访群众397户,听取意见、建议40条。
为了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保障群众切身利益,该局依托灾后重建,从农民的根本需求出发,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,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亩;修建机耕道200公里,改建、修复机电提灌站317台套,装机容量3175千瓦,常年提水保灌面积2.78万亩;在重点乡镇修建户用沼气池1429口,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7700立方;建设农业生产大棚140万平方米、生产温室6.7万平方米。通过项目实施,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,受到群众好评。
上一篇: 1月8日晚8时!“请到广东过大年”2025年广东文旅消费惠民补贴活动即将启动
下一篇: 1月8日晚8时!“请到广东过大年”2025年广东文旅消费惠民补贴活动即将启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