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4-12-26 11:40:58 出处:热点阅读(143)
红星村、传统产业隆兴村第一书记共商产业发展事宜
“骆书记,迎新我是生整AG超玩会来给儿子办‘三免一补’的。”9月7日上午,体推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村委会,进共村民李本善快步走进驻村工作队办公点。振兴
“除了免除学杂费、传统产业教科书费、迎新作业本费,生整你儿子因为继续在学校寄宿,体推还可以获得1250元的进共今秋明春学年补助!”招呼李本善坐下,振兴红星村第一书记骆毅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相关手续办理。传统产业
这是迎新当日上午骆毅在1个小时内接待的第7位脱贫户。
除教育扶贫外,生整AG超玩会更多的则与产业奖补申请、扩大产业规模相关。
“红星村(该村已于今年6月合并至隆兴村)产业以养殖为主,村民多以此脱贫增收致富。”骆毅坦言,在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,红星村将继续沿着养殖这条路走下去。
个体整体同发展
“好嘞,我这就去准备。”当天上午,村民熊林从骆毅打来的电话中得知:近日将去钱记鸡业选蛋鸡。
按比例兑好消毒水,熊林背上手摇背负式喷雾器,走进屋旁圈舍。鸡圈内干净整洁,闻不到一丝异味,但熊林依然仔细地将药水喷洒到每个角落,无一遗漏。
从2016年初起,左眼视力二级残疾的熊林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,借力“万企帮万村”“村企共建”行动,依托芦山县钱记鸡业“借鸡生蛋”模式,发展起了蛋鸡养殖。
每年500只鸡,是熊林结合母亲瘫痪在床、父亲体弱多病实际,定下的养殖规模。他已连续4年收获惊喜,“仅此一项,年纯收入最少40000元,最高可达到50000元,家庭人均纯收入已突破10000元。”
通过养殖产业实现脱贫增收的故事,在红星村还有不少。其中较为典型的,就有该村大水井组村民范德全。
2017年,常年外出务工的他在村致富带头人的激励下,发展起生猪小规模化养殖。从最初年出栏20余头,到今年可出栏70余头,实现纯收入10万余元,范德全也在扶贫政策的助力下尝到了甜头。其间,他的妻子卫树兰辞去每月3000多元的稳定工作,回家与他一起共谋养殖致富事业。
与此同步的,是全村养殖产业的蒸蒸日上。据统计,仅生猪养殖一项,红星村年出栏量已达3200头,远超脱贫攻坚初期。
不只是村民脱贫稳增收。红星村的集体经济也在数年间实现了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。
上午10时,红星村山口头组,村民胡文英正与10余位村民,在种着佛手柑、芍药的50亩药材地里锄草施肥。
“只是利用农闲在这里务工,每年可以挣2400多元。”胡文英说。
药材地是红星村利用闲置土地,于2018年发展的村集体经济产业。隆兴村党委副书记苏凤鸣算了一笔账:保守估算,明年投产后可收入50余万元。
拓展思路谋长远
如果再算上2016年先后通过猕猴桃代理经营、出租闲置土地所得的年收入,红星村至去年底,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达97000元。
但在骆毅看来,无论是闲置土地出租、代理经营,还是即将投产的药材,都只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。
下午2时,红星村高家坝组。“安装钢架一定要抓稳了,尤其注意前方两侧不要站人!”标准化肉鸭养殖大棚施工方负责人张文军再次叮嘱施工现场管理员。
张文军说:“我们将力争在9月底完成施工,确保肉鸭养殖场在10月投入使用。”
按项目发展计划,这个在红星村、隆兴村合并后实施的村集体经济项目,还将向合作企业再认购3个同等大小的养殖大棚,进而让年可出栏肉鸭数达到60万只,村集体收入则通过代养方式获取。
隆兴村党委委员吕绍奎坦言,该项目虽地处隆兴村,采取的却是“龙头企业带动+多村飞地抱团+群众广泛参与”发展模式,“项目的实施,也实现了对龙门镇现有4个村全覆盖。”
针对“缺主体”,在4个村分别成立具有法人资格村集体经济组织,赋予市场主体地位;针对“缺资金”,从4个村共整合各类扶贫资金600万元;针对“缺技术”,借力招商引资,引入集育鸭苗、养殖、屠宰加工、销售于一体养殖企业。三个问题同步解决。
“根据出资比例量化股权,隆兴村股权占比达39.5%。”骆毅介绍,按4个村整体年可得集体经济收入300——330万元计算,隆兴村仅此一项就可每年收入约118——130万元。此外,村民也可通过资金入股、就近就业的方式,获得更多稳定收入。
已有种植产业同样不缺位。就在今年5月,通过市级联系帮扶单位支持,村民2014年种下的500亩核桃也通过嫁接改良彻底解决了挂果率不高难题。
“嫁接当年挂果率就明显提高,明年就能投产!”村民杨家龙笑言,有鸭粪作为有机肥料,自家核桃产量和质量肯定有保障。
本报记者 孙振宇
上一篇: 又一新央企成立,首家数据科技央企在沪揭牌
下一篇: @高校毕业生,8大行业专场招聘会进行中